長沙有一條"網紅"解放路
提到長沙解放路,有人說,它是全城最年輕的街道,密布著當下最受年輕人歡迎的“網紅打卡地”;也有人說,它是全城最古老的街道,承載著老長沙人的時光記憶。
在全長4.7公里的解放路周邊,散布著多條歷史文化街區。曾經,這里孕育、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愛國將士。今天,這里民國風格的古建筑,經過政府的修舊如舊、有機更新,既保留住了長沙的歷史文脈,也改善了居民的居住體驗。
“改造之前臟亂差、沒有綠化,現在心情舒暢、過得舒服、住得也開心!”“以前的院子沒這么好,現在寬敞明亮,我70歲了,住這兒多好,交通方便,到哪兒都方便!”長沙市芙蓉區白果園巷的居民紛紛說道。
對歷史文化街區的“微創手術”,打通了城市的“毛細血管”,而留住的長沙記憶中,包括著解放路的更名。清朝初期,它因青石橋得名青石橋路,后來曾改名中正路,1949年8月5日,它同長沙這座城市一起獲得新生,這條路也有了一個新名字——解放路。
今天的解放路,北邊是繁華的都市,長沙獨特的夜生活文化也在此興起。南邊是古街,部分被劃為歷史街區,仍舊可以感受到老長沙城的古色古香。“解放路南邊的登隆街、蘇家巷、白果園等地保留原貌,已成為長沙市芙蓉區的歷史文化街區,對老街古巷的修舊如舊,既改善居民的居住條件,又留住歷史的文明。”湖南省文史研究館館員、長沙市地名委員會專家庫成員陳先樞老先生告訴記者,這種城市的“有機更新”,為長沙的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。從解放路上,可以看到現代和傳統的結合,一邊是現代,一邊是傳統,很好地體現出這座城市的特點。
在這條街上工作生活的人們享受著“兩面生活”。太陽落山后,步行街上人流如織,解放西路逐漸躁動起來。80后小伙彭登10年前來到長沙工作、創業,在解放西路上創辦了一家音樂酒吧,他希望自己能給長沙注入一種全新的音樂氛圍。國慶節前,他為國慶期間的演出做了最后的籌備彩排,酒吧里中國紅格外醒目,《我愛你中國》的歌聲此起彼伏。“‘吃得苦、霸得蠻、耐得煩’是長沙人的性格。這里的年輕人去酒吧是一種生活方式,他們很喜歡接受一些新鮮的東西。”彭登說。
據了解,為引導長沙解放西路上的娛樂文化朝著健康陽光的方向發展,從2009年開始,長沙市推出了一系列文化活動,“萬名市民進歌廳”是其中的重頭戲。據長沙市文化旅游廣電局副局長吳洪介紹,僅2018年長沙就發放了免費消費券近20萬張。此舉讓解放西路“惠民生顯擔當”的娛樂精神受到矚目。
長沙的娛樂文化發展在全國獨樹一幟,夜間經濟的繁榮活躍也有亮眼的成績。今年國慶節前,湖南首個“夜間經濟服務中心”在長沙解放路周邊的步行街正式啟動運行。每晚八點到次日凌晨兩點,這里的“夜間管家”會協調多部門聯動、提供便民服務、監督夜間經濟的安全管理。這里也因為活躍有序的夜間經濟環境,成為游客新的“網紅打卡地”。
如今,走在解放路上,長沙“笑工廠”里,本土方言相聲和小品座無虛席;青山祠巷內,湘劇、長沙花鼓戲、長沙彈詞等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“老戲新腔”再現生機;酒吧中,創作團隊將湖湘文化與世界音樂潮流融合,節目備受年輕人的追捧……這里流淌著長沙的城市百態,引領著新的時尚風潮,還有永不消逝的青春和夢想。(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楊文佳)
專訪 中共長沙市委黨校教授 曹習華
長沙解放路由明代護城河填平而成,因河上原有3座青石砌成的橋,于是一段叫青石橋,一段叫青石街。20世紀三十年代,長沙市興建4條馬路,青石橋街改建成的馬路改名為中正路。
1949年的8月5日,長沙和平解放,中正路更名為解放路。“老字號”面館“楊裕興”在被“文夕大火”燒毀的解放路舊址上重建。長沙人重獲新生后的喜悅最先從舌尖開始釋放,大家到“楊裕興”挑個位子坐下,對著服務員喊一句“帶迅”。“帶迅”就是迅速的“迅”,指的是剛熟的面,長沙話“迅”和“勝”近似,“楊裕興”的面于是有了“勝利面”的說法。
新中國成立后,文化春風吹進長沙解放路。1956年寒冬,梅蘭芳來到解放路附近的湖南劇院表演京劇,擔心買不到票的長沙戲迷,帶上被子通宵達旦地排隊。解放路附近的飯店、商店、酒店云集,儼然是長沙文化娛樂、生活消費中心。
九十年代,長沙的東西干線只有五一路,越來越難以滿足通行需求。新解放路也開始延伸,東至車站路,西延至沿江的湘江路,成為貫通長沙東西的一條主干道。現在,解放路的北邊是繁華的都市,長沙獨特的夜生活文化在這里興起;解放路的南邊,部分被劃為歷史街區,可以感受長沙古城的古色古香。徜徉在解放路上,可以穿越歷史和現實,感覺解放路像一條精美的拉鏈,把長沙的現代和傳統彌合一體。
如今,解放路已經被樹立為長沙新世紀的“時尚風向標”:以解放西路為中心,云集了數以百計的酒吧、KTV和劇場,“娛樂之都”長沙由此聲名鵲起。“不到解放西等于沒來過長沙”成為年輕人掛在嘴邊的一句口頭禪。解放西路作為“網紅”路,是年輕人玩轉長沙首要的“打卡”地。
夜晚在長沙解放西路走一走,你會發現:酒吧一條街燈火璀璨,長沙最高樓452米的國金購物中心人流如織,火宮殿的廟會熱鬧非凡。長沙“笑工廠”里,本土方言相聲和小品使之座無虛席;青山祠巷內,湘劇、長沙花鼓戲、長沙彈詞等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“老戲新腔”再現生機;魅力四射酒吧中,創作團隊將湖湘文化與世界音樂潮流融合,演藝出來的節目備受年輕人的追捧。解放路是世界“媒體藝術之都”長沙的文化名片,也是長沙“夜經濟”中心。
-
解放路70年變遷系列之天津解放路
-
解放路70年變遷系列之廣州解放路
-
解放路70年變遷系列之杭州解放路
-
無人機為美好生活插上“智慧之翼”
-
從“能聽會說”到“能理解會思考”——智能語音引領人機交互新模式
-
征服月背——嫦娥四號探測器總體部研制團隊揭秘
-
遇見大數據的美好未來
-
堅實脊梁托起民族大飛機事業——中國商飛公司蹲點采訪側記
-
點亮粵港澳大灣區的萬家燈火
-
大國重器背后的青春面孔——記北斗團隊的年輕工匠們
-
今天,北大清華如何講思政課
-
堙上古村的脫貧故事
-
把黨的工作做到青年心坎里——上海陸家嘴金融城樓宇黨建紀實
-
從海南看未來
-
超級計算機"超級"在哪?
-
江南造船:從歷史走向未來
-
特高壓:打造電力輸送“超級動脈”
-
從開放的自貿區到更加開放的中國
-
中國北斗 穩步邁向全球導航
-
雄安新區到底“新”在哪?
-
“復興號”:跑出中國高鐵“加速度”
-
中關村的創新生態就像一處“涌泉”
-
十年磨一劍 國產大飛機沖上云霄
-
林鳴:如果每個行業都去實現一個夢想,這個國家將變得無比強大
-
"蛟龍"探海:深海大洋的世界超乎你想象
-
脫貧攻堅的井岡答卷
-
看“中國天眼”,聽宇宙“心跳”
-
北京新機場:國家發展新動力源
-
“這一次,我們站在了最前沿”——中國量子通信登上世界之巔
-
自動化碼頭的“集大成之作” 曹可凡邀您走進洋山港四期
-
航天員們飛多高,中國人的頭就能昂多高——天宮二號筑夢中國“太空之家”
-
破除思想壁壘、數據壁壘、體制壁壘 "城市大腦"書寫大數據華彩篇章
-
見,所未見——中國“悟空”探索暗物質世紀謎題